首页 / 女生小说 / 无限流的元宇宙 / 章节正文阅读

第三章 高领主们(1 / 2)

作品:《无限流的元宇宙

从m31到m32这段时间,被帝国的史官们称之为“重铸时代”,40k时代的科技衰退尚未到来,叛徒躲在恐惧之眼里面不敢出来,异形只在边境地区出现不足为惧。人们开始修复“荷鲁斯之乱”所带来的损伤,人类帝国迎来了一段短暂的繁荣昌盛时期。

这段时期,由于长期缺少外部威胁,帝国海军几乎是把绝大多数主力舰队都派往了边境地区,导致帝国核心区域防御异常空虚,也包括神圣泰拉所在的太阳星区。

阿达曼图亚星区距离太阳系只有六周的亚空间航程,可以说距离非常近。因此,当这里爆发异形入侵事件的时候,还是引起了高领主议会里的一些人的额外关注。

阿达曼图亚星区,金刚星。

帝国之拳和铬兽的战斗还在继续。

战团舰队里的船员也在忙碌操作。

而在下层甲板里的一间狭小舱室之中,一个战团仆从正在悄悄撰写密语文书,信息转换成为密文以后,将会由星语者传递,通过正常或者非正常的渠道抵达泰拉。

战团长莫罕和二连长库兰德并不知道,他们在地表的一切通讯,都被有心之人默默地监听着,此刻这个战团仆从要传递的信息,就是他们之前关于增援那段对话。

这段信息会在亚空间里传递。

最终抵达接收它的那个地方。

……

神圣泰拉,南极大陆,审判庭总部。

高领主至高十二人之一,审判庭代表,维南德,独自一人坐在办公室里,正在默默阅读手里这份转译后的绝密情报——密报来自于安插在帝国之拳战团里的间谍。

“帝国之拳需要增援。”

维南德抵住下巴默默地想。

阿达曼图亚星区非常靠近太阳星区,这件事情马虎不得,维南德很想立即调遣一支部队前去增援星际战士,可惜她是审判庭代表,不是帝国海军的至高领主海军上将也不是帝国卫队的总指挥官,她的手里只有特工没有士兵,想要调兵只能求助别人。

维南德第一时间想到了帝国海军。

“兰松?不行,那个家伙正在千方百计扩张他的政治势力。要他调遣舰队,不知道要付出多大代价才能满足他的胃口。”

维南德否决了这个想法。

随后她又想到万戈里奇。

德拉坎·万戈里奇,刺客庭大导师,同样也是高领主至高十二人之一。

他不能算作是维南德的盟友,但是至少也是整个帝国议会之中为数不多可以拉拢的人之一。他们两人各自都代表着帝国最黑暗的两个监察部门:审判庭和刺客庭,恰好都是掌印者马卡多当年所创建的两个部门。并且两人对于帝国现状同样感到不满。

万戈里奇手下同样只有特工没有士兵,但是据维南德了解到的情况,刺客庭大导师和现任的帝国卫队总指挥官赫斯是私交好友,通过万戈里奇或许可以劝说帝国卫队派兵支援。只要确认情报来源无误,刺客庭大导师应该不会拒绝和她站在同一阵线。

但问题又来了,就算通过万戈里奇斡旋,帝国卫队总指挥官赫斯同意调遣兵力支援,没有海军舰队,帝国卫队怎么把兵运到阿达曼图亚星区?总不能让卫军士兵走过去吧?说来说去还是无法绕开帝国海军,无法绕开至高领主海军上将兰松那头肥猪。

维南德不由得陷入了沉思中。

皱着眉头静静思索片刻之后。

审判庭代表开口吩咐道:

“帮我联系万戈里奇。”

……

泰拉皇宫,掌印者修道院。

泰拉皇宫其实是一块占地面积非常大的建筑群,分为外城和内城。只有内城区域是由禁军负责守卫,外城则作为许多帝国官僚机构的办公场所。例如人类帝国公务员数量最庞大的内政部,就在皇宫外城办公。

泰拉皇宫实在太庞大了。

大远征时期这里汇聚了人类帝国无数建筑流派和美学风格的精华,各种礼堂、花园和纪念碑。大叛乱期间又被第七军团改造成了一座堡垒,用来抵御叛徒们的进攻。导致泰拉皇宫最终变得非常复杂,既有空中花园回廊天井,又有盾墙密道防爆掩体。

皇宫里面有很多区域已经彻底荒废无人问津,还有很多千百年来累积下来的密道和密门已经坍塌消失或者不为人知,没有人能完整画出整个泰拉皇宫的精确地图。

掌印者修道院,就是一座已经基本荒废了的建筑。审判庭代表维南德和刺客庭大导师万戈里奇通过各自所掌握的密道,悄悄来到这个约定好的会面地点进行面谈。

“开门见山,长话短说,维南德。”

万戈里奇面色冷淡说道:

“我已经在密信里和你说过,帝国卫队总指挥官赫斯可以提供五十个兵团支援阿达曼图亚星区,你还要我做些什么?”

“我知道你和赫斯是政治盟友,但是我们需要海军舰队才能运送他们。你脱离战争未免太久了,大导师,难不成你以为赫斯这五十个团可以自己走到战场去吗?”

维南德微笑着反问一句。

“你把我叫到这里来,就是专门为了讽刺我吗,维南德审判官?”

万戈里奇眯起眼睛面色不善。

“当然不是,我在寻求解决方案。”

维南德收起笑容正色说道:

“我们必须通过帝国海军,才能完成这次兵力转运。但是兰松最近在议会里搞些什么动作想必你也清楚,现在帝国海军几乎所有舰队都在边境地区作战,除非你也想和兰松达成某种利益交换,否则,我们唯一办法就联合其他的高领主一起向他施压,才能迫使兰松同意调遣一支舰队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