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专家(1 / 3)

作品:《七零之漂亮泥瓦匠

听到朱红星亲口承认陶南风有真本事,        周若玮心中不知道是什么滋味。

说嫉妒吧,周若玮原本以为陶南风和他一样就是擅长做建筑设计,若是陶南风在这方面比他强,        嫉妒还说得过去。可是现在她在施工后期管理领域独树一帜,        隔行如隔山,        周若玮无计可施。

说憎恨吧,        周若玮先前因嫉生恨,每日里念叨起陶南风的时候就咬牙切齿,恨不得把她踩在脚底下。可是现在听到连京都业内有名的结构专家朱红星都夸她有本事,不知道为什么周若玮心里竟然有一种诡异的骄傲与自豪。

——你看,        我曾经喜欢过的女孩,        她就是这么牛!

周若玮垂下头,        努力让自己嘴角掩不住的上翘收敛起来,片刻之后抬起头,        已经看不出半分欢喜之意。

“朱高工,那您的意思是?”

朱红星兴致勃勃地拍了拍周若玮的肩膀:“你这个校友在哪里?引荐引荐?”

郑猛一听便愣住了。什么?朱红星想见陶南风?

他花了一堆钱请京都专家过来,        为的是和陶南风唱对台戏,        现在戏还没有上演,他们竟然准备握手言和?

不行!绝对不行!

郑猛忙凑近朱红星身边道:“朱专家,您是什么身份、陶南风是什么身份?她一个二十岁出头的姑娘,        哪里值得让您主动去见她?何况,陶南风先前放下狠话,说17街坊的问题只有她能解决,        别的专家都没用,难道您就愿意让她得意?”

朱红星是农村孩子,1956年考上大学,作为第一个考上京都大学的农村娃,        当年不仅轰动全村,连县委书记都亲自上门拜访。苦读多年,一朝成名,他一直保持着一股农村人的淳朴与勤劳。

毕业分配到京都市建筑工程局,他风里来雨里去,参与大大小小几十个工程项目,理论联系实践在工程质量管理中不断总结提高,渐渐在业内有了名气。正是因为这一份心无旁骛,他才能获得“工程质量医生”的美誉。

技术型人才的特点是一根筋、直肠子。

朱红星板起面孔回应道:“闻道有先后,达者为师。陶南风虽然只有二十几岁,但在17街坊项目上的确表现出了极高的敏锐度。如果说只凭一眼便能断定水池裂缝、墙根雪花纹,那绝对是我无法企及的天赋型人才。

你请我来,是解决工程质量问题,不是和陶南风较劲。既然她能够发现问题,不如请她一起加入,大家一起商量讨论。至于她先前放的狠话……现在看来好像是句实话,年青人嘛,让她得意一下又有什么关系?”

郑猛面色一下子变得铁青,胸口一阵抽痛。

他转过脸看向郑绪兴,眼神里带着一丝谴责:这就是你让冯悠找来的人?说好的打脸陶南风的呢?

郑绪兴看懂了,转过脸看向冯悠,眼神显得有些幽怨。

冯悠心虚地垂下头,看着自己的脚尖发呆。怎么连京都来的大专家也如此推崇陶南风?难道她真有些本事?

这个陶南风,怎么跟臭虫一样,怎么摁都摁不死!

她忽然就茫然了:从小到大她都在和陶南风比,一心要把她踩下去自己成为父亲、母亲、人群中的主角。可是现在一路走来,似乎她的每一次打压都让陶南风站得更高、走得更远,被打脸的你,一直都是她自己。

原来小丑是自己?这一份认知让冯悠郁闷得想哭。

朱红星根本没有理会在场这些人的心理活动,认真地嘱咐着助手蒋乐:“土芯编号了吗?记录下来了吗?拿皮尺来,我们去测量一下三号楼的裂缝情况。”

“都做好了。”蒋乐是个模样憨厚、二十多岁的施工员,一直跟随朱红星做文书整理、现场记录等工作,左手从背包里取出一卷皮尺递给朱红星,右手一直握着纸笔。

朱红星把所有一切都记录、绘制下来,整理好现场资料之后他看向一直有些木然的周若玮:“走!我们去拜访陶南风。”

周若玮与冯悠交换了一个眼色,抬手看看表:“那个,现在已经快到饭点,估计陶南风不在公司。我们下午再去吧?”